【炎症腸病】經常腹瀉或腹痛或患克隆氏症 腸胃科醫生:患者較為年輕人士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5/19 11:12

最後更新: 2020/05/19 13:02

分享:

分享:

經常腹瀉或腹痛或患克隆氏症,腸胃科醫生表示患者較為年輕人士。

本港新冠肺炎疫症未止,免疫力低的長期病患者更是易受感染的高危一族, 香港炎症性腸病學會會長、兼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李建綱指炎症性腸病分為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兩種,現時本港約有5,000名患者,其中克隆氏症的患者較多為青年一族,惟發病成因至今未明,李建綱提到有研究指其發病與遺傳基因有關。此外,潰瘍性結腸炎則以年紀大的病人居多,病人平均年齡為50歲。李建綱續指上述患者在疫情下難自處,甚至有患者因憂慮外出會增加染疫風險,因拒絕出門配藥。

炎症性腸病患者疫情下難自處 外出如廁感染風險大

患病炎症性腸病的病人可能會因要服用類固醇而令其免疫力變差,加上患者亦常會有便意,在外出如廁時或會有感染風險。李建綱續指出炎症性腸病的症狀令人尷尬,併發症亦多,令年青患者的生涯規劃及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其中克隆氏症的病徵如下,

  • 常見病徵包括腹瀉和腹痛
  • 大便帶血和黏液
  • 體重下降
  • 發燒或貧血等情況
  • 肛門周邊亦可能出現如肛裂,瘺管,膿腫等病變

3年半前確診罕見病「克隆氏症」的Irene,經歷突如其來的吐血痾血,與死神擦身而過,更被告知或需終身住院。她的1283日的住院抗病經歷,即睇:【回家真好】吐血潰瘍與罕病搏鬥1283日 港妻出院重生盼與丈夫補蜜月之旅

【一生承諾】腸道潰瘍與罕見病搏鬥3年 港妻感激丈夫陪伴闖過風風雨雨

健康腸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患了克隆氏症的腸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而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人最常見的病徵是大便帶血、黏液、出現腹瀉情況;部分患者會感到腹痛及食慾不振,經常覺得「便意未清」,嚴重的急性潰瘍性結腸炎亦可導致腸道破裂。

他提到部分病人甚至會因為腸壁長期發炎,出現纖維化情況,甚至造成腸道收窄,最終引致腸道閉塞。病人每每在進食後出現腹痛,嘔吐及不能排便等問題,使這些病人常會出現「急大便,要搵廁所」的情況,他指出由於社區公廁衞生「不是做得很好」,故他提醒有關病人在使用公共洗手間需注意以下事項,

  • 用自備的紙巾代替公廁提供的廁紙
  • 如廁前用噴了消毒液的紙巾清潔廁板
  • 如廁後蓋上廁板才沖廁
  • 洗手時用潔手液揉搓雙手最少20秒後才沖洗
  • 洗手後用抹手紙抹乾雙手
  • 不要用公共毛巾

【新冠肺炎】中大研究發現糞便可播毒 將為密切接觸者化驗糞便及唾液樣本找隱形患者

醫生提醒疫情期間勿中途斷藥

李建綱指雖然炎症性腸病是一種不能「斷尾」的病,但患者只需按醫生指示,持續服藥和覆診,便可減低炎症和舒緩症狀,有效長期控病,減低復發風險,亦不用常常四圍「搵廁所」。

李建綱又引述一項調查指,有4成病人在疫症期間,家中仍然存有大量藥物,可見有病人日常並沒有依時服用藥物,令其有所囤積。他續提醒病人即使在疲疫情期間也不應中途斷藥,否則有機會需要轉用其他較昂貴且會影響免疫力的治療方案,或甚要做手術。他提到曾有年輕患者因病情緩而自行停藥,最終因急性病發需入院切腸,日後均需隨身帶着「便袋」,長遠影響日後生活。

另外,腸道症狀亦新冠肺炎的其中一個病徵,根據出版醫學文獻,內地新冠肺炎患者患有腸道症狀高達79%。但單從肚瀉這症狀上,難以分辨炎症性腸病與新冠肺炎。李醫生引述研究指,新冠肺炎患者會在發病後1至8天出現肚瀉,並平均持續4天,而且會同時出現發燒,咳嗽及有痰等症狀。而肚瀉在清寫性結腸炎中是較常見的,如沒有適當的治療,症狀會持續。

【武漢肺炎】何栢良:不排除病毒傳播與公廁衛

【超級食物】藜麥是膳食纖維最豐富糧食 可降低膽固醇和抑制大腸癌

立即下載hket App,掌握「全球疫情實時動態」、口罩供應資訊及急症室輪候時間:http://bit.ly/2V94aIF

一APP在手洞悉天下 立即訂閱送高達$480訂閱禮品:http://bit.ly/39VrHSC

記者:郭家穎